鐵氧體薄片壓製成型時,需從原料準備、壓製參數控製、模具設計、環境控製、缺陷預防及質量檢測六個方麵進行嚴格把控,具體注意事項如下:
一、原料準備與預處理
粒料選擇:鐵氧體粉料粒度需控製在100-350微米之間,粒度分布均勻,流動性好。粒料過細會導致內摩擦係數加大,影響成型密度;粒料過粗則會導致坯件表麵粗糙。
粘合劑添加:根據工藝需求添加粘合劑(如聚乙烯醇水溶液),需嚴格控製粘合劑比例。粘合劑過多會導致坯件強度不足,粘合劑過少則會導致坯件易碎。
原料混合:將鐵氧體粉料、粘合劑、潤滑劑等按比例混合均勻,避免局部成分偏差。混合不均勻會導致坯件密度不均,影響燒結性能。
二、壓製參數控製
成型壓力:
一般幹壓成型壓力控製在0.7×10⁵-1.3×10⁵帕斯卡(Pa)之間。壓力過大會導致坯件分層、開裂;壓力過小則會導致坯件密度不足。
對於細長坯件,需采用雙向加壓或二次壓製方式,以提高成型密度均勻性。
壓製速度:
壓製速度過快會導致坯件承受過大的衝擊負荷而開裂;壓製速度過慢則會降低生產效率。
一般壓製速度控製在20-30毫米/秒(mm/s)為宜。
加壓時間:
加壓時間過短會導致粉料內空氣來不及排出,形成“過壓”現象,坯件在幹燥和燒結過程中易開裂。
加壓時間過長雖然有利於空氣排出,但會降低生產效率。需根據粉料性質和坯件尺寸合理確定加壓時間。
三、模具設計與使用
模具尺寸:根據產品形狀和尺寸設計模具,確保坯件徑向尺寸符合要求。模具尺寸過大或過小都會導致坯件尺寸偏差。
模具材質:模具工作麵需具有足夠的硬度和光潔度,以減少摩擦和磨損。模具材質不佳會導致坯件表麵粗糙、密度不均。
模具更換:及時更換磨損的模具,避免因模具磨損導致坯件尺寸偏差和密度不均。
四、環境控製
溫度控製:壓製過程中需控製環境溫度,避免因溫度過高導致粉料結塊或粘合劑失效。
濕度控製:控製環境濕度,避免因濕度過大導致粉料吸濕結塊或坯件開裂。
五、缺陷預防與處理
噴料現象:
噴料會導致坯件厚度、質量等達不到要求。預防措施包括控製注料壓力、清理模具、更換濾布等。
出現噴料時,需及時清理模具和注料口,調整注料參數。
跑漿現象:
跑漿會導致坯件端麵出現眼睫毛般的裂紋。預防措施包括降低料漿含水率、調整成型速度、控製注料口高度等。
出現跑漿時,需及時清理模具和坯件表麵,調整燒結工藝參數。
低 密度生坯現象:
低 密度生坯會導致坯件強度不足、易碎。預防措施包括檢查液壓係統、加大注料壓力、清理排水通道等。
出現低 密度生坯時,需及時調整壓製參數和模具狀態。
六、質量檢測與反饋
外觀檢測:對坯件外觀進行全檢,檢查是否有裂紋、缺角、分層等缺陷。
尺寸檢測:定期檢測坯件尺寸,確保符合產品要求。
密度檢測:通過測量坯件重量和尺寸估算成型密度,確保密度均勻且符合要求。